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七堡的市集:因水而活 兴旺半世纪后繁华落幕

杭州日报  2015-03-22 08:04

[摘要] 七堡,大家恐怕都晓得,是老底子杭州城市周边郊区的一个农村集市。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恢复时期,这个钱塘江边的沿江小镇,却显得异常兴旺和热闹。七堡,也是市郊少数几个有名气的老街市之一。

七堡“小上海”:因水而活

七堡,大家恐怕都晓得,是老底子杭州城市周边郊区的一个农村集市。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恢复时期,这个钱塘江边的沿江小镇,却显得异常兴旺和热闹。七堡,也是市郊少数几个有名气的老街市之一。

其实七堡老街的历史年限并不算长,它的发端靠的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修筑钱塘江塘的史料中了解个大概。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前后,钱塘江潮患频频,旧有塘塌损严重,难以御潮。浙江巡抚李卫奉命修塘御潮,他先从海宁龟山南麓到仁和县李家村(今九堡宣家埠)一带筑起一条长约14000余丈的土备塘,以阻挡潮水内淹。然后逐年修复临水旧塘和砌筑新塘,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修筑了一条2120丈的鱼鳞石塘。接下来,石塘以西又修起了柴塘。何谓柴塘,就是用柴梱扎成柴笼、竹笼及石块垛成柴垛,挡住潮水冲刷,然后在柴垛内侧砌筑石坎堤塘,这是钱塘江堤塘修筑中特有的工艺,不少沿江百姓的祖辈当年曾参与过修筑。而石塘与柴塘的联结点,就是后来的七堡。

石塘与柴塘连成一体之后,将土备塘外围广阔的沙地滩凃统统围在了石塘以内,随着江道稳定,大片大片的滩凃逐渐淤涨成陆,而变为肥厚的沙地。自打钱塘江边有了这片沙地,吸引了多少沿岸百姓的眼光。

老话说:“若要发,沿江踏”,尤其是江南岸因遭遇坍江之灾而失去家园的穷苦百姓,陆续来此落脚,荒僻的沙地也就慢慢人聚烟生,这个过程恐怕应该作为七堡成市的初阶段。

人烟一多,村落渐成。但七堡能列肆成市,还是靠钱塘江盘活的。

旧时陆上交通落后,惟水运发达,偌大的钱塘江水道上,樯帆飘摇,船只往来;上江的山货,下江的客商,大多依赖于船运。于是泊船靠埠成了船家的头等大事。七堡一带江岸水道稳当,水流平缓、沙滩细软,成了船家的靠埠停船之处。不管是大一点的两道桅还是小的単道桅,船老大只要望见七堡将近,就会吆喝一声:“嗬欧,大篷放落!”船工松开手中篷索,刷的一声,落下风篷(帆),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桅杆,船速立马慢了不少,老大顺势扳转舵柄,往岸边靠拢过来。船工撑住竹篙,抛下铁锚,这船就算靠埠了。

时日一长,七堡渡口逐渐形成。

1932年,从乌龙庙经七堡至乔司的公路正式开通,这条沪杭公路,东接海宁、平湖,直通上海,在七堡穿街而过,为这个小镇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商机。七堡占了水陆交通的便利,各路商家看中了它的商业潜力,纷纷来此淘金,开店立业,一时间小小的七堡变成了繁华的集市,被人戏称为“水陆码头小上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杭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