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再一次实锤,新的杭州限价体系昨晚落地。
虽然数据些许偏差,但整体幅度和杭州限价体系即将重塑,珍惜现在的新房吧文章中预测的“2%到3%幅度的限价提升”完全一致。
这次网传的某文件虽未盖公章,但算是提前给开发商吃定心丸,提高拿地积极性。
比较惊讶的是,上涨的地块数量比我想象的要多不少,超20块地限价调整,十分罕见。
每年杭州新房限价都会螺旋上涨,但都是局部且有序的,这算是杭州规模的一次价调整了,足见此时稳定楼市和地市的决心。

(注:桥西、华丰、小和山、下沙元成单元等属于全新限价,不做涨跌统计)
我在上文中就说过:限价,不是不准房价上涨,而是不能过快上涨。
真正想留在杭州这座城市的人,现在应该要明白一点了:
限价向上的逻辑之下,杭州大部分板块,新房买入永远不会站岗。
但不管怎么解释,新房的购房成本确实增加了,再谈背后调整逻辑和市场影响已没有意义。
新的限价价格是否匹配板块价值?这才是我们接下来置业应该首先考虑的。
性价比是比出来,每个人应该重新思考板块性价比(板块价值/限价价格)的,新限价体系之后,哪些板块认为被低估?哪些被高估?或者哪些会在下一波会上涨?
回归自住时代,这篇我只想抛开倒挂,谈谈我心中新的杭州板块性价比(板块潜力、区位、配套)排序。
我一直觉得杭州部分板块限价是严重偏低的,也变相助推了倒挂,上涨即是价值合理回归,即便这次上涨,对比其他板块,依然具备性价比。
以下是我认为限价依旧被低估的板块,以及其未来应匹配的限价(性价比从高到低排序):
1、钱江世纪城核心区(45000—47000元/平),理论限价51500元/平,和滨江核心区持平;
2、未来科技城核心区(36100元/平),理论限价40000元/平,和运河新城持平;
3、运河新城运河湾片区(40000元/平),理论限价42000元/平,和桥西缩小价差;
4、三墩北(28100元/平),理论限价30800元/平,和三墩缩小价差;5、市北西信息港片区(39500元/平),理论限价39800元/平,和市北东形成价差;
6、城东新城江河湾片区(46500元/平),理论限价47500元/平,和江河汇缩小价差,和笕桥、艮北拉开价差;
7、萧山科技城核心区(28500元/平),理论限价30000元/平,和世纪城缩小价差;
8、北部新城核心区(31200元/平),理论限价32000元/平,有“地铁+商业”预期;
9、滨江浦乐片区(38000元/平),限价合理,虽然流摇,但有“滨江区+地铁+三江汇”预期。

这次上涨的还有很多后续海量推地的板块,即便流速不佳,但需要有较高的开发利润吸引力,也是为其他板块“托市”需要。
以下我是认为新限价与实际价值脱钩,并和周边形成不合理价差的板块,可以作为自住上车第二选择(性价比从高到低排序):
1、艮北(44400元/平),本次上涨较多,和城东新城价差不合理;
2、宁围(34000元/平),无地铁预期,商业未知;
3、老余杭(30500元/平),参考未科核心区,性价比一般;
4、笕桥(42400/平),上涨较多,和城东新城价差不合理;
4、丁桥(32900元/平),本次上涨较多,界面无改善;
5、市北东(39000元/平),宅地过多,市北西更香;
6、大江东核心区(21300元/平),本次上涨主要为形成板块内价差,为义蓬、河庄、新湾托市。
7、运河新城北区(38000元/平),和运河湾片区价差不合理;
8、蜀山(30000元/平),本次上涨较多,地缘劣势明显;
9、翁梅(26600元/平),本次上涨较多,只剩地铁预期。

因为每年有5%限价涨幅额度限制,基于以上新的板块性价比,和全新的区域限价梯度,按照板块轮动,部分未调整的板块,最快明年就可能上涨。
还是好好珍惜原“限价体系”的新房吧,我预计这些板块限价可能守不住了(按调整可能性从高到低排序):
1、钱江世纪城(45000—47000元/平)
2、未来科技城(36100元/平);
3、三墩北(28100元/平);
4、萧山科技城(28500元/平);
5、金沙湖南(30000/平);
6、闲林(23000元/平);
7、星桥(24000元/平);
8、仁和(20000元/平)。
还是那句话,把市场还给市场,自然能挤掉泡沫。
限价改变,但预期未变,杭州依然是买方市场。
在这个震荡期,我们还是抓紧找到“老限价”的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