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种种迹象显示,在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同时,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浙江经济,服务业正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出现在发展舞台上。继去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高于第二产业4个百分点。浙江经济的产业构成,从“二三一”转向“三二一”。
新风口
是机遇不是麻烦
点点手机,“一键召唤”来保洁员、维修员、厨师、推拿师傅、美甲师、洗衣工、代驾司机等上门服务。放在十年前,这样的生活场景还更多停留于想象,而现在,随着移动支付场景的不断拓宽,这些传统服务业犹如“凤凰涅槃”,一下子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时代背景下,服务业在重构中被赋予新的发展想象和空间。在“头脑风暴”中,这成为与会专家探讨的另一个热点。
“从生产性服务业来看,网络化是一个日趋显著的发展特征。制造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发展需求满足,包括O2O等,都是围绕消费个性化的需求,通过网络设计和网络制造来实现。”陈畴镛说。在他看来,这种新动向不仅为服务业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还更直接有效地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徐剑锋也对互联网+服务业给予厚望。他表示,在浙江服务业发展中,杭州占有大权重,而杭州服务业发展中大的特点就是互联网+,而且随着互联网+、工业4.0的融合发展,未来还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能量。
互联网+、大数据改变了什么?“如果大家关注的仅仅是电子商务B2C,那就低估了它的影响力,它涉及到各行各业,这就是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跨境电商就是互联网+外贸,我觉得未来电子商务会有非常大的潜力。”张汉东说。
与张汉东一样,与会专家指出,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曾经无从定位的消费者,现在变得具象和可追溯,产业空间由此突破边界限制,比如制造业,小批量、多批次等定制化生产的认知障碍一扫而空。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务业迎来了大重构大发展的时代,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一切传统服务业都可以变得时尚新兴,新的服务业门类将不断被开发开拓。
现实的发展也是如此。这几年,物产集团提出并着力打造流通4.0版。对这种战略选择,沈光明表示,简单说,流通4.0就是对工业4.0的呼应,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启动”;金融和物流的“双桥效应”;平台化运作;线上线下结合;跨界融合;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系统。显然,互联网+的特征,丰富而鲜明。
创新业态为物产带来了什么?去年8月,物产集团开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义乌通,今年截至目前已经出口11亿美元,这种爆发式增长模式,是传统外贸企业所不敢想象的。
“技术打破产业边界,从融合的角度看,未来也许只有服务业,没有一二三产业之分,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我们正在经历这场巨大的变革。”沈光明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