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京津冀规划纠结30年:各地利益博弈无法平衡

中国新闻网  2015-07-15 00:00

[摘要] 京津唐三地的协作在三十多年前就开始提出,期间断断续续,原来的国家建委、计委和现在的发改委都参与过推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这次,估计是要动真格的了。

大北京规划

上世纪90年代末,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原建设部的支持下,开始研究“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初,这项研究侧重空间规划,但搞了半年后,大家意识到此规划必须结合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又增添了一个经济组。钮德明作为大课题的顾问兼经济组的组长。这个组的成员还有城市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维新和国家宏观研究院研究员徐国弟。

“从经济的角度谈规划,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刘维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经济是基础,京津冀合作,光提规划不行,必须结合经济发展。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京津冀合作的突破,也正是从经济合作突破的。”

吴良镛主持的这个规划,另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大北京规划”。这位执著的规划学家一直希望,能像他所敬重的规划大师阿伯克隆比制定出“大伦敦规划”那样制定出“大北京规划”,将北京从大城市病中拯救出来。

但不同的是,阿伯克隆的规划成了现实,而吴良镛的规划,初只能被锁定在研究层面。

据刘维新回忆,课题结束后,曾在廊坊开过一个会,邀请京津冀三地的领导参加,结果除了河北省一个副省长外,京津两地没有一个市级领导去。

“有些领导甚至连‘大北京规划’这个提法也避而不谈。”钮德明回忆说,这本来是一个地域概念,但有些人却偏偏要把它理解成一个政治概念,“北京的领导不敢提,怕别人以为自己想当老大,天津的领导不愿提,不想让人觉得天津从属于北京。”

也正是这个时期,京津两地分别提出了“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贾若祥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两个概念终并没有实质的行动,仅仅停留在学术界层面,甚至连规划也没有。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环渤海经济区”叫的响的是天津,但北京不感兴趣,因为那意味着天津是龙头,而天津也不热衷“首都经济圈”,两家各说各话。

天津初提出“环渤海经济区”时,即设立了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后改名为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这个地方政府自己组织的沟通平台不仅包括京津冀,还包括辽宁、山东两省的多个滨海城市。

但后来发现,这个区域范围过大,地区间经济关联度低,而且河北、辽宁、山东三省农业都不错,工业也都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趋同,“我离开你也能进行经济发展,相互竞争更多”,贾若祥分析认为。

学术界讨论了一阵后,“环渤海经济区”这个概念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2001年,吴良镛主持的“大北京规划”—《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正式公布,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大家也认识到,环渤海省市太多,协调起来困难。”贾若祥说。“大北京规划”的实质是,北京要把自身的部分职能分到周边卫星城市,让其他城市承担北京的一些职能。

虽然,这份规划当年没有受到京津两地高层的重视,但吴良镛和他的团队仍坚持在2006年和2013年继续编制完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的第二期和第三期报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杭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