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历了寒冬的楼市,在一系列政策春风的吹拂下,恢复了些许暖意。尽管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3月份的楼市数据,但从市场反应以及市场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部分城市商品房交易量企稳回升,改善性需求入市积极性提高。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期,去库存的压力犹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楼市暖意能持续多久?
“因地施策”要落到实处
房地产市场差异化明显,特别是在当前,楼市分化加剧,政策更应体现分类指导、因地施策,避免房地产政策“一刀切”。
有业内人士曾说,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时,是跟着一线城市吃药,如今,政府一定要做好分类指导这道考题。
此轮楼市新政策旨在“稳定住房消费”,“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政策指向也十分明显。仔细研读,字里行间透露出决策者的“审慎”。
在放宽首付比例的同时,提出“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基础上,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辖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在允许调整土地用途上,设置前提条件即“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或在建房地产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
“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政府相比,开发商对于市场更为敏感,往往比政策先走一步。
比如此次用地供应政策调整中,在一定前提下,“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调整套型结构”。事实上,在一些三线四线城市,面对市场过剩,过度追求大户型的开发商,已将房型改造成瞄准首次置业人群的小户型,加快了销售进度。
根据以往经验,楼市新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发挥应有作用,还有待观察。特别是国家层面政策出台后,如何因地制宜,出台更切合地方实际的细则,是对地方政府的严峻考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