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鹤山市小官田村通过发动村民自治,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环境整治,实现从"政府主导"到"村民自治"的转变。该村先后获评省级典型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是关键课题。鹤山市小官田村通过创新群众参与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村民自治显成效:志愿服务队成环境整治主力军
走进小官田村,随处可见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的身影。由村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坚持"每周一小扫、每月一大清"的常态化机制,主动清理卫生死角。这种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培育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这种群众路线的实践值得深思。传统乡村治理往往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的弊端,而小官田村通过赋权于民,实现了治理效能的倍增。村民马女士的话道出了真谛:"能为村出一份力,我是很乐意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参与热情,正是乡村振兴最宝贵的资源。
荣誉见证发展:多措并举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近年来,小官田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先后荣获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其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
展望未来,小官田村将继续深化群众参与机制,在"百千万工程"指引下,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稳步前进。其成功实践表明,只有真正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才能获得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