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杭州房小帮>  正文

手机看新闻

想要美丽乡村?别忘了鸡犬相闻!

杭州房小帮2024-06-17 14:00:55来自北京市

摘要:

【想要美丽乡村?别忘了鸡犬相闻!】乡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习惯。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提醒我们,生态建设不仅要美化环境,还要保留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鸡鸣犬吠的美好图景不容忽视。

正文: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这些画面一直是许多人心中向往的农村景象。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不少地方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显著提升。不过,有些地方的整治工作却出现了偏差,导致村民抱怨“听不到鸡叫,还是农村吗?”

农村生活方式传承千年,鸡鸣早已成为乡愁和文化的象征。诸如闻鸡起舞、牝鸡司晨等成语,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如果在整治过程中忽视了这些传统,反而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割裂农民与土地的情感纽带,这样的整治无疑是对农村本质的背离。

浙江“千万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20多年前,浙江不少农村垃圾遍地,但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整治措施,比如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房改造,很多乡村焕然一新。以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为例,通过修复沙滩,昔日的小渔村已经变成了“网红村”,碧海蓝天成了金山银山。这样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把政府的想法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小编点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情感纽带。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农民的利益,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而忽视了农民的实际需求。浙江的“千万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保留了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的成功改造更是说明,因地制宜、尊重实际需求,才能真正让乡村环境美丽起来。

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防止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村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是乡村生态的一部分,不能因为整治而将其完全抹去。我们应该允许并引导村民保留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开辟专属小菜园、圈养家禽等,这样既能保持村庄整洁,又能留住乡愁。

总之,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党群干群一条心,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既有美景,又有“钱景”,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