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新立楼市>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寻找钱塘区土地含金量高效倍增的“秘钥”

新立楼市2021-05-12 11:22:25

一个月持续“上新”九宗高质量用地

低效工业用地获“二次新生”

寻找钱塘区土地含金量高效倍增的“秘钥”

承载无数人回忆的“华春化纤”地块。

“升级”行政区刚刚“满月”,钱塘区就在工业用地出让市场上吹响了“冲锋号”:一个月之内,钱塘区连续发力,持续“上新”,一口气在土地市场“上架”了9宗工业用地,上半年还要再出让7宗,总面积达1250亩。这波“操作”也引来了各大行业头部企业的关注。

更令人羡慕的是,这9宗土地几乎集齐了高质量工业用地的所有优点:地段优越、产业配套齐全、场地平整、水电通达、产权明晰……

钱塘之发展,未来在于土地,更在土地之上的空间布局。

钱塘区是如何腾挪土地指标,挖潜低效用地,强化“亩均论英雄”发展导向?又是如何赋予低效工业用地的“二次新生”,并实现土地含金量的高效倍增?近日,记者走进了该区,找寻其中的“秘钥”——

集约改造+腾笼换鸟让低效用地“活”起来

沿着江东大道一路往东,这里是杭州缕阳光“上线”的地方:临江,也是钱塘区内六大产业平台之一临江高科园的所在地。

2020年5月,平台甫一成立,便把“手术刀”挥向沉睡良久的低效工业用地

2015年,杭州临江前进齿轮箱有限公司在临江完成拿地,作为国内风力发电行业的佼佼者,企业用地范围内有60亩土地一直处于“用而未尽”状态。到了2020年,新能源市场利好消息不断,了解到企业有投资意愿后,钱塘区规自部门与临江高科园时间上门对接,以产业规划为引导,促成强链引链,最终顺利推动企业“上马”船用齿轮箱新项目。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规划招标,预计于5月底进行施工。同时,我们以集团萧山现有基地整体搬迁为契机,利用现有厂房整体引入大功率齿轮箱项目和船用推进装置项目,预计两年后产值可达到10亿元以上。”企业相关项目负责人楼渊介绍。

通过“腾笼换鸟”,推进辖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吐故纳新”,这样的例子在钱塘区还有不少——

杭州日芝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义蓬街道的电气制造企业,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2条全自动生产线承担起了原材料切割、传送、组装的“粗活”,焊接等“细活”则由资深技工完成。“得益于机器与人的分工协作,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500%,产品瑕疵接近于零。”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很难想象,这家企业的所在地,在几年前还是以生产钢结构产品为主的一家低效厂房。“当时杭乐钢房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由区和街道牵头,替换我们入驻进来。”日芝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钱塘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我们下定决心大干一番。在义蓬街道帮助下,不到三个月,便完成搬迁。去年企业产值达到8000万元,比2017年增长一倍有余。”

全面实施钱塘区“新制造业计划”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充足的土地空间作保障。为此,钱塘区相继出台了《实施低效工业用地专项清理整治助推“新制造业计划”行动工作方案》《关于低效工业用地整治考核细则》,“截至目前,全区已收回工业用地11宗,总面积达2159亩,为新项目招引和区域内优质企业扩大生产预留了充足的用地空间。

接下来,钱塘区将要按照连片收回、成片开发提升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大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力度,今年计划收回低效工业用地2793亩,推进160家6000亩以上低效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集约扩产扩建等方式提质增效,力争提升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以上。”钱塘区规资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机更新+数字赋能让功能布局“活”起来

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是一场系统攻坚战,不仅要靠分类处置、疏堵结合,更需要结合区域城市功能配套完善规划,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学水平,进一步“扮靓”城市面貌。

“华春化纤”,这四个字浓缩着老一辈下沙居民的回忆。

这家1993年落户下沙的企业,曾经被誉为“工人最想去的工厂”。成立20多年来,由于公司未能有效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至今已成为相对低效的工业企业,307亩宝贵的土地“陷入沉睡”。

工业用地是最宝贵的生产资料,必须物尽其用。”带着这样的决心,钱塘区在2019年下半年对该公司所在区域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并于当年底与企业签订搬迁协议。去年,相关部门对企业腾空后的房屋进行拆除,并依据单元控规开展四宗用地的做地工作。

土地整治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大命题。而数字化转型,不啻是一件破题利器。

去年3月份,杭州市在率先推行工业用地“云上供地”。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区,钱塘区完成了首批工业用地“云签约”。经过一年的蓄力准备,目前区内所有新增工业用地早已块块都上云,同时也实现块块均可“云签约”——企业只要在办公室内即可通过网络终端完成云上读地、网上交易、线上签约的全流程,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从看地、读地、选地、报名、竞价和签约的地块竞买全过程。

数字化带来的“甜头”,也为低效用地整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目前,钱塘区正在筹建低效工业用地收回库和整治增效库,同时探索建立全区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意向达成、合同签订、履约监管”的流程管理,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工作。

钱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了收回库和整治增效库,全区低效整治工作就有了依据,同时也利于实现年度用地计划科学合理分配,有序推进收储利用,科学布局“三生空间”,让科技和数字化成果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效应。

据了解,钱塘区近期将再一次集中“上新”供应工业用地,区内优质土地后续仍将源源不断供应市场,“确保实现‘地等项目’,坚决为发展大产业,建设大项目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

手记

双向发力“亩均”可期

钱塘区缺发展用地?这个观点或许会让很多人都觉得惊讶。毕竟提到钱塘区,绝大多数人印象都是“531.7平方公里”这个地理数字。

事实上,钱塘区整个陆域面积的62.7%仍旧是农用地,其中64.5%还是基本农田,真正的工业用地面积只有6.55万亩。而历经多年发展积淀,区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发展空间不够足、低效工业用地却不少成了一个亟须破解的难题,并且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

令人欣喜的是,钱塘区很早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病在腠理,尤可治也”。为寻求可持续发展,钱塘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实施低效工业用地专项清理整治,通过有序推进存量低效用地挖潜,以打破空间要素瓶颈。

低效工业用地整治,不光是全区“一盘棋”发展大思维语境下的必要举措,更是为企业提供“松绑”的一次契机。多年来,许多企业也受制于低效用地而“有苦难言”,在全区高压整治的大环境下,不少低效企业主动上门对接有关低效提升的相关工作,并提出自身整治提升的方案和计划——在被动的“要我治”和主动的“我要治”这两股“合力”的驱动下,相信通过这场“攻坚战”,钱塘区未来“亩均”可期。

来源:杭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