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从"条子生"到"学区房"杭城择校热这20年

钱江晚报  2015-06-23 17:48

[摘要] 央企“新生代”的显著特征: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房价和薪酬成为普遍关注,同时成长中呈现出抗压力较弱的特征;工作中更加务实,拒绝“公司政治”。

昨天,是杭州公办小学报名天。一位两年前买了学军小学的家长,惴惴不安地带着孩子去报名了。据说,今年学军小学对的要求是住满三年。

如今年轻人在杭州,几乎从结婚开始,就要为孩子考虑将来的。

一位杭州籍同事叹,现在读书怎么了,我们候,爸妈从来没有为上学这样焦心过。那时上哪个学校都一样,也照样考上大学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全杭州爸爸妈妈们为了一个名校的上学名额殚精竭虑,不惜一掷万金乃至百万金?

1988年~

热词:条子生、议价生

老教育人葛锦发,担任过杭州市教育局普教一处处长,也当过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见证了杭州择校这些年的变化。

“1988年那会,择校还没那么厉害,大家习惯了就近,极少数家长会找门路,递条子。”后来条子风越吹越烈,有一年小学升初中,连市领导都发牢骚,口袋里很多请托过来的条子,要严格控制这股不正之风。

1992年左右,“所谓‘议价生’开始在社会热起来。”葛锦发回忆。

所谓议价生,是家长只要掏出一笔不大不小的“赞助款”,孩子的统考成绩再差,也能步入中学。

1992年,杭州学军中学当年共招收计划外初高中生32名。每个计划外学生,支付赞助费3000元~5000元。杭十四中,计划外招生36名,初中生每人收费(三年)4500元,高中生每人(三年)收费5000元。

“议价生”把暗箱操作的“条子生”公开化了一部分,引来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当时,杭州7所重点中学考进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占全杭州市录取总数的四分之三。

傍着这些“热点”中学的小学,当年也身价陡增。向计划外招收的学生开出“捐资单”:本区户口捐资500元,跨区户口则需1000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杭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