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区自费翻新记:业主如何分担成本?新老房子的转换算术】浙江省两个小区的自主更新实践引发关注。本文通过江山永安里一期和杭州拱墅浙工新村的案例,分析了老小区自掏腰包翻新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成本分担。文章还探讨了通过增加房源来补充建设资金的可行性,以及政府在老旧小区更新中的政策支持。

正文:
最近不少人都在讨论老小区翻新的事儿,特别是自己掏钱改建那种。像我们这儿就有江山永安里和浙工新村两小区在尝鲜,一个是全省第一个自主更新的,一个是杭州最早的自主更新小区。这两地业主出钱的方式差不多,不过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
永安里一期家家户户都要掏钱,原来的住房面积按1500元每平方米算,如果要扩大面积的话,就按8000元每平方米算。浙工新村的算法有点不一样,他们是看套内面积,不满53平方米的按53平算,价格是1350元每平方米。超出部分,就得按扩面价格计算,而且还得考虑楼层、户型啥的。
两个小区重建后房屋面积都变大了,永安里多了40套房子,这些就是建设单位的财产,部分用来安置拆迁的家庭,剩下的可能要卖了弥补资金缺口。浙工新村没有增加房源,不过他们卖地下车位挣的钱,也能补不少窟窿。两个小区的业主出的钱加起来,基本上能覆盖建设成本,政府一分钱都没出。
小编点评:
谈到老旧小区的翻新,不禁让人想到那些年代久远、设施陈旧的居住环境。这次江山永安里和浙工新村的自主更新,无疑给了那些同样处境的小区一线希望。业主们自掏腰包,通过提高房屋面积,变老旧为新颖,这种翻新方式既能保留居民的情感纽带,又能让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自费翻新绝非易事,涉及到的成本计算、资金筹措、权益平衡等问题都需要精打细算。比如,永安里和浙工新村的业主们在面对复杂的计费模式时,肯定经历了一番讨论和磋商。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没有直接出资,但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为自主更新提供了可能性。这种政府与民间合作的模式值得点赞,也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旧城更新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