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衢州土地市场观察:房企撤退与政策调整】衢州土地市场在2023年呈现整体低迷态势,土地交易量价双降,民企拿地活跃度显著降低。政策上取消了“限地价、限房价”规则,供应主要集中在市区优质配套板块,县市推地少。房企拿地主体易位,城投公司维持市场,民企参与度减少。整体预计市区以外土地推出将面临困难。

正文:
衢州土地市场在新一年伊始就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景。过去那种热闹非凡的场面似乎不再,市场逐渐归于平淡,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冷清。政策方面,衢州地区的土拍政策已经做了调整,去掉了对地价和房价的限制,看来是要让市场的规律发挥更大的作用。
供应量来看,全年共推出了43宗涉宅地块,最终成功出让36宗,而有7宗则是终止或流拍。可以看出,供应的重心主要还是集中在配备优质资源的市区板块。成交方面,尽管成交额出现了小幅下滑,但楼面价格却略微上涨,整体溢价率保持在2.3%的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成交的焦点依然是市区,县市的出让就少得多了。衢江区和常山县的地价和交易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而柯城区包括其他区县市则普遍呈现下降的态势。
房企的拿地热情同样经历了变化。现在,主要的拿地者已经变成了依靠城投公司支撑的面孔,而曾经活跃的民企似乎已经退场了。从长远来看,市场整体依旧低迷,民企的参与变得更加稀少,预计除了市区外,其他县市的土地推出可能将遇到更多困难。
小编点评: 面对当下衢州房地产市场的不温不火,我们不难发现几大趋势的变化。首当其冲的便是政策的放松,取消了“限地价、限房价”的规定,传递出了政府对市场自我调整能力的信任。而供应量的稳定及优质配套地块的集中释出,也显示出衢州市政府在土地市场调控上的用心良苦。然而,成交量的下降和楼面价的微涨则揭示了市场仍处在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房企拿地主体的易位,显然,这背后反映的是民企在高压政策和市场不确定性影响下的生存困境,以及城投公司在土地市场的强势介入。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可能会对衢州的房地产市场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毕竟,民企的减少意味着市场的多元化和创新能力可能会受限,而城投公司的强势则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减少和效率的下降。
综上所述,衢州土地市场在2023年的情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政策的调整需要时间去观察其真正的效果,供应结构的优化是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迹象,但房企主体的变化则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思考。衢州的土地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