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2年设立的上虞经济开发区,25年来已为“上虞的今天”提供了众多具有标杆引领的开发区素材、开发区实践、开发区贡献,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
1992年设立的上虞经济开发区,25年来已为“上虞的今天”提供了众多具有标杆引领的开发区素材、开发区实践、开发区贡献,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
在打造“创新之区、品质之城”的新征程中,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产业方向与城市如何正确定位?
区街领导在省内同类开发区的搜索中,最终将学习的标杆定位为杭州滨江区。
同在大江边上,钱塘江畔的杭州滨江区和曹娥江畔的上虞经济开发区,两区确有相同的站位。,区位相似,都是与老城区隔江相望的新城区;第二,体制相同,都是招商开发与行政管理一体的开发区;第三,定位相仿,都是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的高新区;第四,面积相当,滨江73平方公里,上虞经济开发区59平方公里。
包朝阳分析指出,总的看,目前我们相当于滨江区15年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当时滨江区人口数15万、企业数1500家左右,现在曹娥人口数12万、企业数1500家左右。
今天的开发区热土,拥有“一江两岸”的生机活力,已经具备机电装备、轻工纺织、绿色照明、汽车配件四大主导产业先发优势,已经拥有以卧龙集团、世纪华通、晶盛机电、阳光照明、华孚色纺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这片开发的热土具有区位优、底蕴深、基础扎实等发展禀赋,已经成为全省开发区的标杆,但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与生产力布局中,要想成为引领杭州湾“湾区经济”发展的弄潮儿,打造产业变革的风口洼地,上虞经济开发区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面临着新经济新产业的挑战。
据介绍,滨江区已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孵化器,各方面发展指标在全省乃至高新区都遥遥领先。2016年,实现GDP875亿,财政总收入235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超300万元,像海康威视、华三通信两家代表性企业更是亩均工业产值超亿元、亩均税收超千万元。
包朝阳认为,滨江区地处杭州省会城市,有许多我们不可比拟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但其长年坚持发展高新产业的战略定力,包括一些具体工作落地的政策设计与方式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学习解剖。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二次创业,才能追随时代的步伐。
“杭州滨江区发展经验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包朝阳指出,以杭州滨江为标杆,我们也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产业引领不动摇、坚持产城融合不停步,对内引导服务本地企业创新升级,对外主动招商引资、实行拿来主义。以杭州滨江为标杆,我们也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搞好城市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把这里建设成为一座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宜业宜居宜游各得其所的科技新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