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今年杭州公办小学招新生破四万 6所学校爆棚

青年时报  2016-06-27 08:55

[摘要] 昨天,杭城公办小学招生首日大雨连绵,各校报名现场依旧人头攒动。在三墩、笕桥、九堡等区块甚至出现了家长漏夜排队的现象。

昨天,杭城公办小学招生首日大雨连绵,各校报名现场依旧人头攒动。在三墩、笕桥、九堡等区块甚至出现了家长漏夜排队的现象。

“都说了录取与否和报名先后没有关系,家长们还是操心。”多所学校保安,从前天晚上就开始“劝退”家长,没想到“劝退”了一拨,又来一拨。

家长焦虑,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新生报名人数太多。记者了解到,今年杭城公办小学一年级新生人数,将突破4万大关,本地户籍生人数就比去年多了3000人。

这几年,杭城一年级新生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11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增加1000至4000人。为了缓解入学压力,去年杭州市推出了一项“2015-2017年杭州市城区义务教育规划配套学校实施项目建设计划”。根据计划,截至2017年,杭州城区要开建105所中小学,预计在2020年前全部完工。今年9月,杭城就有6所公办小学投入使用。所以,即便入学压力大,今年的招生总量基本满足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

有人凌晨3点漏夜排队

9点排队只能领到下午号

6月24日傍晚八点开始,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门口陆续来了几名家长;6月25日凌晨3点左右,家长们又陆续赶到学校门口,保安再次劝说无效。因为雨越下越大,学校只好提前派发报名号,截至早上8点15分,外语实验小学的报名号已派发到96号,其中本地生8人,外地生88人。

出现漏夜排队现象的,可不只这一所学校,就本报记者踩点的11所学校中,还有笕桥小学、杭师大东城小学、转塘小学这3所学校。

“听说今年摸底出来的户籍生比去年又多了100人,我们做家长的就忐忑不安。”笕桥小学门口,家长王先生一手撑伞,一手护着用几层塑料袋套着的报名材料,他的儿子紧跟其后,王先生手中的报名号已经是110多号。王先生告诉记者,25日凌晨4点,他赶到学校门口时,家长沿着学校门口的遮雨棚排起了小长龙。有保安和老师出来劝说,家长们还是原地不动。王先生说,“大家反正在家也睡不着,其实心里都明白,来早了不代表报名成功。”

学校正式报名时间是8点30分,笕桥小学9点半以后只能领到下午的报名号。

户籍生超计划的学校增加

有“新”学校一表生爆棚

这两年,杭城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不断增长,符合条件的户籍生越来越多,户籍生超计划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今年三墩和转塘两个区块的户籍生也较往年明显增多;而江干区除了往年热门的采荷区块外,九堡、凯旋、笕桥、闸弄口等区块的部分学校,户籍儿童已经超过招生计划。

与之成正比的是,今年一表生爆棚的学校增多6所学校。有一所新建没多久的小学,一表生也爆棚了。“只能说,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入学问题,尽早地买房落户。”城东某热门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尤其是2011年以来,有这样意识的家长越来越多。

目前,教育局和学校尽量通过新建小学、学校扩班扩容、教育资源微调等方式来缓解新生入学的压力。今年9月,杭州共6所新建小学投入使用,分别是墅区1所、江干区4所、滨江区1所。扩班扩容的学校则更多,如:转塘小学方家路校区由原先的4个班扩到6个班。

也有城区激活教育资源,比如下城区的长寿桥小学和安吉路实验学校,今年首次尝试教育服务区部分批次打通录取,使更多的住、户、房完全一致的本地户籍的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解决片区内局部符合入学条件但入学难的问题。

一表生爆棚了,除了按入户年限来调剂,还有什么标准?从前几年开始,西湖区就有热门小学这么操作:六年内一套住房,只允许一个孩子进入该校读书。今年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恐怕将被更多学校采用。记者在采荷二小的官方微信看到“招生锦囊”,其中有一条表示:“学校将对同一户籍6年内有多个孩子读书的情况进行排查,如该套住房已有本校学生就读的(同一家庭除外),学校将不再接受该住房其他学龄儿童入学,统一由学校登记,教育局调配。”

学校根据社区分流报名号

保安帮忙初选材料

由于新生报名人数增多,审核材料的任务更重了。为了有序开展报名工作,越来越多的学校根据社区划分,对报名的学生进行分流。

早在一周前,大部分家长在校园网提交报名信息,学校根据社区划分报名时间段,家长只需掐着划分好的时间报名即可。如果操作顺利,一般报名时间不超过20。昨天上午8点半,青蓝小学就有10多名家长开始等候。

昨天中午,转塘小学象山校区门口,一名保安翻看家长资料,说:“你是外地生吧?”又追问:“你暂住证呢?”这名家长经过这么一提醒,恍然大悟,立马掉头回家去取。这名保安叫柴祥征,29岁,这是他在转塘小学做保安的第八年。“今年来报名的很多,早上7点多我就看到有人在排队。”小柴说,对于学校的招生政策,自己也算是半个内行人了,本地生或是外地生要带什么资料,熟记于心。为了提高效率,小柴昨天充当了招生的“道关卡”,首先他会看一下学生家长的资料,带齐了再给号。小柴发现,虽然学校提醒过多次,但仍旧有家长没带全证件。另外,有的家长带全了证件,但不符合要求。

学校多套方案面谈孩子

不考知识只为分班做准备

昨天,本报记者兵分几路,走进招生一线,近距离感受招生。

部分学校针对学生推出了思维训练、性格判断、感统平衡、语言能力等面谈方案。“这不影响孩子的录取,主要是作为今后的分班依据。”城东一所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方案也持续多年。

昨天上午,高新实验学校,10个孩子为一组,一起看书、做操……在看书环节,有一组的孩子拿起绘本,马上专心看了起来。不过,后座的2名男孩子有点心不在焉,把书本正过来反过来翻了个遍,后来干脆转头观察教室环境。在旁观察的老师马上拿笔做了记录。

对于孩子们面谈的内容,学校的蔡老师建议家长不需要提前准备,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面谈只是为了真实呈现孩子的能力、性格,并不考量孩子的知识量。比如身体协调、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空间思维、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如何,性格是外向主动的,还是内敛稳重的,这些都是分班依据。“毕竟,学校需要尽量平衡各班学生的性别比例、性格、能力。”

面谈家长也是教育培训

合力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

报名现场,家长们也没闲着,昨天不少家长还被学校邀请“参与调查”。记者通过建新小学校长闫学的朋友圈看到,每个家长都会跟老师一对一面谈。“公办学校其实没有选择生源的权利,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要不辞辛劳与家长面谈?”闫学表示,学校在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的背景,其实也是对家长的次教育培训。

高新实验学校则向家长推出了微信调查。“你家孩子能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吗?”“孩子进入小学,您关心的事情是孩子的什么?”“您希望学校在孩子的培养上提供哪些帮助?”“您想通过哪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您知道有家委会组织吗?您会参加到家长志愿者的行列吗?”……

高新实验学校的蔡老师介绍说:“微信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调查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同时也希望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终形成家校合力的教育共同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杭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