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上海北外滩的白玉兰广场,原本准备今年开业,但因多种原因目前已延迟到明年才能开业。无独有偶,上海虹桥商务区由瑞安集团开发的购物 项目虹桥天地更是几度延迟。
位于上海北外滩的白玉兰广场,原本准备今年开业,但因多种原因目前已延迟到明年才能开业。无独有偶,上海虹桥商务区由瑞安集团开发的购物 项目虹桥天地更是几度延迟。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记者深度调研获悉,近年来,由于诸多资本涌入商业地产市场,导致每年购物 过度开发,继而让购物 集体遭遇工程延期、招商困难,部分地区的零售项目空置率甚至高达40%,使很多项目无法如期开业。但不少开发商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这让购物 营运者陷入尴尬。
随着零售物业市场体量和版图的快速扩张,诸多“后遗症”出现。让人头痛的当属招商。
“目前整个商业地产的市场供应 大,但是零售行业受到电商冲击却在不断下行,因此很多购物 招商的时候都面临尴尬。小的品牌想进来但是我们不愿意给他们铺位,大品牌对于租金的要求 苛刻,还需要我们补贴装修。比如目前A&F,MK,KateSpade这几个轻奢品牌目前就 火爆,招商难度 大。”一位从事招商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招商遭遇巨大难度后,不少购物 的空置率上升。这一点在某些供应集中且消费人口尚待培养的新兴商圈将尤为明显。同时项目间的竞争升级将进一步强化市场的租户主导特征,租金的上涨空间料将持续受限。
世邦魏理仕统计显示,在中国,沈阳是 个显现零售物业供过于求风险的城市。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沈阳的空置率仍高达19.1%。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区域 ,沈阳吸引了数量可观的奢饰品牌进驻( 仅次于上海、北京)。尽管沈阳人均零售商业面积已是高,但未来三年仍陆续有15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落成。在沈阳和无锡,部分零售项目的空置率甚至高达40%。
上述种种原因也导致购物 利润下滑。
高纬环球数据显示,上海购物 的毛率已经从2008年的9%降低到2015年的4.91%。“以往一个10万平方米的购物 可能7-10年可以回本,如今估计起码要10年以上才能回本。”RET睿意德商业服务部董事杜斌指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